腸病毒好發於夏天,因病毒種類太多所以也難以預防且無法終身免疫
如腸病毒71型容易侵犯中樞神經系統。腸病毒主要侵襲3歲以下的嬰幼兒
傳染途徑主要經由腸胃道或者呼吸道傳播,所以病患的排洩物、口水
分泌物均具有傳染性,幼童也常因家中大人從外面將病毒帶回家
或在公共場所而被傳染;就學的兒童則常因為同學有感染,藉由親密接觸
或把玩受污染的玩具而生病。
腸病毒感染的潛伏期大約二至十天,大多數被感染兒童沒有
臨床症狀或症狀極為輕微,而過了幾天之後就會自然痊癒。
腸病毒典型的表現以手足口病或咽峽炎較為常見,單純只有口腔後方
有潰瘍稱為咽峽炎;若口腔有潰瘍而且手掌以及腳掌有水泡,這就是手足口病。
由於目前腸病毒並無疫苗,醫師也多採用對抗症狀的支持性療法。
面對腸病毒,除了落實正確的「濕、搓、沖、捧、擦」洗手方式,
均衡的攝取營養來增加孩童的抵抗力。如果有典型的手足口病、
疹性咽峽炎並有持續性發燒、食慾不好的情形應立即就醫。
當出現嗜睡、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慉持續性嘔吐、煩燥不安、
頸部僵硬、肢體麻痹、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的情形,可能是重症病例的前兆,
家長應多加注意。
新店耕莘醫院小兒科 翁麗緻醫師指出,由於夏季氣溫炎熱容易讓細菌繁殖
加速或因放假有與家人戶外野餐,常因食物保存不當、烹煮過程不潔
而引起食物中毒及因食物引起的疾病。食用放在室溫過久的食物,
只要經細菌污染,均可能發生食物中毒。台灣地處亞熱帶,
一年四季的氣溫均適合細菌繁殖,家長須特別注意。常見的原因包括:
冷藏保存不正確、食物調理後未立即使用而放置過再取食、
被已感染的人接觸過、加熱處理不當、保溫儲存不當、食用已被污染的食物。
沙門氏菌的潛伏期6~72小時。容易污染肉類及雞蛋,
造成疾病嚴重導緻生命危險。沙門氏菌感染引起的腸胃炎出現症狀有血便、
發燒、頭痛、腹痛等症狀。痢疾志賀氏菌是經由受污染的食物
和帶菌者的排洩物而來,傳播的媒介是蒼蠅,潛伏期三至五天,
症狀會有腹痛、腹瀉、發燒和血便。大腸在正常的狀態之下
也有很多大腸桿菌,但是每一個人身上的耐受性都不同,
出外旅遊最常造成「旅遊者腹瀉」的兇手就是大腸桿菌。
潛伏期約二十四到七十二小時,症狀的程度差異很大,
噁心、嘔吐、腹部絞痛、腹瀉、重者脫水、休克,
持續約幾天至一星期。最怕的是所謂大腸桿菌O157:H7,
被感染也會有血樣腹瀉,嚴重病患可能導緻溶血性
尿毒症而有緻命危險。阿米巴痢疾的病原阿米巴原蟲會以胞蟲囊型態,
跟著病患的糞便排出,再經由口傳染給其他的人。
病患每天會有4-6次的膿樣含黏液的大便、血便的情形。
即使沒有治療,大約1—2週後,症狀會自動消失,
但身體內的原蟲並沒有真正死去,可能會再度復發,
若沒有給予完整治療,容易形成慢性疾病。
輕微的腹瀉,家長可以暫時不要給予小朋友進食以及服用任何藥物,
讓胃腸道稍微休息約4至6個小時,若沒有嘔吐情形,
再開始吃些清淡的食物。喝母奶的嬰兒可繼續哺乳。
喝嬰兒配方奶粉的嬰幼兒可換用「無乳糖的腹瀉配方奶粉」,
以免再刺激的小腸。急性期補充水份最為重要,當嘔吐情況改善,
可以給予口服電解質液補充。市售的一般運動飲料,
因飲料糖份稍高,腹瀉的兒童並不適用。但若腹瀉、
嘔吐的情況未加改善,持續無法進食,
只好詢求醫師的協助給予靜脈點滴注射,預防脫水的狀況發生。
家長處理食物應徹底清洗,調理及貯存場所、
器具、容器均應保持清潔,做好的食物也應儘快食用,
食物的烹調及保存應特別注意溫度控制,養成個人衛生習慣,
調理食物前徹底洗淨雙手才可調理食物。
登革熱傳播的病媒蚊是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
孳生的場所為屋內外盛水之各種容器,症狀有發高燒、
劇烈的關節痛和肌肉痛,潛伏期約為5—8天,
發病時會併發惡寒的高燒、頭痛、腰痛。發病3—4天後,
高燒會稍微減退,但一日後又會再度上升,
四肢的皮膚會開始出現紅疹,2—3天後紅疹才會退去,
高燒也才會退溫,但無力感卻需一周後才可恢復。
兒童感染登革熱嚴重者將產生二種情形:一種是出血性登革熱,
會發生血液中白蛋白降低,血小板缺乏,出血時間及凝血時間延長,
然後發生出血點,紫斑、及大片皮下出血.另一種為登革休克症候群,
出現血壓降低、脈博變快、嗜睡.這二種情形死亡率偏高。
對於登革熱目前尚無特效藥,只能用退熱劑和鎮痛劑
來減輕登革熱的病症,要多休息,補充水份,
居家防治登革熱應避免白天被蚊蟲叮咬,
例如:裝設紗窗、紗門,登革熱流行期間,
睡覺時可使用蚊帳,選購登記合格之環境衛生用藥,
使用捕蚊燈滅蚊,注意家中及周圍環境,消除蚊蟲孳生場所。
三大類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腺病毒或呼吸細胞融合病毒。
腺病毒的感染好發於冬末春初,在夏天的前半段亦會出現,
常見的症狀包含了發燒、喉嚨疼痛、發炎以及呼吸道的症狀。
腺病毒亦會造成咽部結膜性發熱,以發燒、
喉嚨發炎與結膜炎為其特徵;一般而言,
其病程會比一般的呼吸道病毒感染較長。
另外一種夏天常見的副流感病毒,會造成嬰幼兒發生哮吼、
急性細支氣管炎及肺炎…等疾病。
哮吼是一種因為喉部阻塞而引起的疾病,其典型的症狀有聲音嘶啞、
狗吠聲咳嗽、吸氣喘鳴聲。在治療上面常給予一
些氧氣及濕氣等一般支持性療法,若症狀較嚴重者,
可考慮類固醇的使用。
急性細支氣管炎好發於二歲以下的小朋友,
最常見的病原是呼吸細胞融合病毒,症狀除一般感冒症狀,
如:流鼻水、咳嗽之外,甚至是呼吸困難及肋間肌凹陷,
治療上常使用氧氣帳,並應注意水分及電解質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