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歲寶寶的語言發展歷程
寶寶學語
生理與認知皆需正常發展
台北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臨床心理師謝明慧表示,語言是一種溝通系統,也是人類共通的溝通方式,用
以幫助每個人更完善明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在學習階段幫助寶寶穩健建立「語言」這個重要的溝通管
道,將可幫助寶寶未來的溝通能力以及人際關係發展。然而在尚未發展出溝通使用的「語言」之前,寶
寶其實已經開始與外界溝通,但最先使用的卻是「非語文」方式,例如眼神、姿勢等,因此爸比媽咪從
寶寶很小的時候,就可以多增加和寶寶互動的機會。
寶寶學語,生理狀況與認知發展都相當重要,生理因素包括接收器官(聽覺、視覺)、發音器官(口腔
構造、聲帶等)以及大腦神經中樞(掌管分析與組織語言系統)的發育是否正常,這三項因素對於語言
發展而言可是缺一不可!而認知發展則由大腦中樞掌管,例如語言理解、因果關係的概念、學習記憶
等。事實上,寶寶在從出生開始便已從非語文溝通系統中開始了學習,經由觀察、聆聽到建立概念,都
是語言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即使寶寶幼時並不理解話中含意,家長也可透過眼神、動作以及語氣,與
寶寶建立良好的溝通互動模式,讓寶寶早期便能獲得良好的溝通經驗,未來也將有助其語言學習。
語言發展對寶寶的重要性
語言發展對寶寶的重要性
三種能力幫助寶寶的語言學習
謝明慧臨床心理師表示,寶寶的語言發展需要三項重要的能力來支持:
1.模仿能力
當寶寶在2個月時,便開始會發出一些自發性的音,同時所發出的聲音種類也會越來越多,對於人聲也
漸漸有明顯注意及注視的興趣,媽咪可以發出音節簡短且口型清晰的字,讓寶寶產生興趣,進而試著學
習模仿妳所發出的聲音,媽咪要適時給予良好的回饋反應,鼓勵寶寶學習。
2.發聲能力
寶寶2~5個月時,媽咪可以豐富聲音的多樣性,以發出母音a、i、u、e、o為主;4個月之後寶寶已會開
始發出更多不同的聲音,例如:a-gu、amuh、咕嚕咕嚕玩口水聲音等等,別以為寶寶是調皮,寶寶都
是在藉著嘗試使用自己的發聲器官,認識自己運用各個部位所發出的多種聲音;當寶寶6個月大之後,
其模仿的現象會越來越明顯,媽咪必須給予寶寶豐富且多元的視覺、聲音等刺激,幫助寶寶對語言產生
更多興趣並鼓勵他作各種嘗試及學習。
3.專注能力
觀察寶寶分辨聲音的能力
6~12個月的寶寶,除了會注意人的聲音外,他們用來觀察聲音來源與人的表情的時間也變長了,因此
建議媽咪在照顧寶寶時,也可以一面跟寶寶對話,且盡量將文字精簡、速度放慢、嘴型明確清楚,讓寶
寶觀察表情與嘴型,對於語言的學習很有幫助。而藉由觀察寶寶是否對於已經出現一段時間的刺激顯得
缺乏興趣,而對新出現的聲音或玩具會重新專注,表現出興趣,則表示其具備基本的記憶能力,能夠分
辨新出現的聲音。
寶寶成長過程不可少
「探索、要求、做反應」
詹庭芳語言治療師提到,探索、要求、針對事情做出反應,是寶寶在成長過程中必經也必備的,擁有上
述的成長經驗,寶寶才能學習到語言的各個層面且不停練習。例如會在不斷嘗試之後發現,「這種哭
聲」媽咪就會拿奶瓶來;「那種哭聲」媽咪就會來幫我換尿布…等,並學習到語言語溝通的過程是何種
面貌。若寶寶從小就缺乏聲音的環境、刺激,除了可能影響寶寶所散發出的氣質,也可能對其未來的溝
通能力造成一定影響。
和寶寶說話
可安撫其情緒
賴怡如語言治療師表示,若哭的時候都被家長抱起學習理解是發展重要的一環,媽咪應適時適量的給予
寶寶刺激,當寶寶哭的時候不應為求止住哭聲而顧著哄他,和寶寶說說話、吸引他的注意力也是安撫寶
寶情緒的方式之一。
寶寶學語
聽力很重要
觀察寶寶聽力是否正常
學習語言,除了口腔發育、發聲系統皆正常外,另一個重要前提便是聽力,正常的聽力可以幫助寶寶更
正確的學習、模仿各種發音。詹庭芳語言治療師指出,其實寶寶對於聲音的敏感度相當高,若媽咪發現
寶寶有出現下文提及的警訊,可藉由聽力檢測來確定寶寶的聽力是否正常。
運用各種聲音觀察寶寶辨識音源的能力
一般人對話的音量約在20~40分貝之間,在家中測試寶寶對聲音的反應時不需刻意大或小聲,依照正常
說話的音量即可,正常情況下寶寶聽到聲音便會轉頭尋找音源。若寶寶對說話聲音的反應正常,家長亦
可進一步試著用會發出聲音的玩具球,依舊秉持著不要製造過大聲響的前提,在不同方向、地方發出聲
音,試探寶寶是否能夠尋找或辨識音源,假如必須製造很大的聲響,寶寶才出現反應,甚至從頭到尾毫
無反應,則家長便需特別留意,建議到醫院進行專業檢測。
善用道具
提升寶寶對詞彙的瞭解
謝明慧臨床心理師建議媽咪,當寶寶9~10個月大時,開始學習理解一些生活詞彙,但仍對於平時經常
使用的物件詞彙較為敏感,因此建議媽媽可以在不同情境下都讓他試著找尋所指定的慣用物品的名稱,
例如:指著寶寶的玩偶或奶瓶問:「娃娃(或ㄋㄟ
ㄋㄟ)在哪裡」?讓寶寶來注意。等到寶寶11個月以上時,則可以將物品的範圍擴大,不用完全使用寶
寶慣用的物品,例如指著廣告上的奶瓶圖片,問寶寶:「ㄋㄟ
ㄋㄟ在哪裡?」讓孩子指認或注意,目的是引導孩子對於詞彙的瞭解更加正確!
觀察寶寶對各種聲音的反應
詹庭芳語言治療師指出,寶寶平時在玩自己的聲音或是模仿時,家長便可藉由互動的過程中發現異常。
例如:寶寶過度安靜或是聲音的種類很少等現象,就是聽說能力異常的警訊。提醒媽咪應在生活中時常
與寶寶互動、溝通、鼓勵寶寶發音,便可及早發現異常並及早診治。例如:大概6、7個月的寶寶會開始
模仿大人發出自己原本就會發出的音,例如寶寶已經會發出bu bu的音,當大人發出bu bu時,寶寶也
可能會接下去模仿,而到了12個月以後,才會比較有能力模仿新的詞彙。
保護寶寶的聽力
賴怡如語言治療師表示,中耳炎是造成寶寶聽力受損的原因之一,中耳炎若未治癒,則可能會緻使發音
障礙或模糊、異常。謝明慧臨床心理師建議,應隨時保持寶寶耳道的乾燥、勿讓耳朵浸水,平時也應注
意勿讓異物侵入寶寶的耳朵。平時音量勿過大,尤其要避免在寶寶耳朵邊製造大聲響,有些長輩會喜歡
在寶寶附近拍手或大叫吸引其注意力,但這樣的動作卻可能對寶寶的耳膜造成傷害,不可大意!
詹明芳語言治療師表示,媽咪應盡量避免對寶寶的耳朵做頻繁的侵入性動作,因為耳垢其實具備了保護
作用,太常清理或是清理不當都有可能對耳朵造成傷害,假如若有需要,也建議應到有專業器具的耳鼻
喉科,請醫師協助檢查、清除。
寶寶聽力有障礙的警訊
1.不論大小聲,寶寶皆對聲音反應不大甚至無反應。
2.寶寶長期對人聲無反應、沒興趣
3.對某種音頻沒有反應。
4.構音異常。
謝明慧臨床心理師與賴怡如語言治療師皆表示,若媽咪發現寶寶對於聲音的反應遲鈍就必須要先有警
覺,假如上述現象明顯且持續一陣子,建議應找專科醫師檢查、治療。寶寶對聲音沒有反應除了與聽力
有關外,也有可能是發展遲緩或是人際互動的相關問題,若家長有疑慮,則建議可以帶寶寶至早期療育
的機構接受評估。
此外,有時寶寶聽得到並不代表聽得好,詹庭芳語言治療師表示,有些孩子於整體或某些頻率上有聽力
困難,若未及早發現,則可能緻使其學語過程困難、構音異常以及說話清晰度不佳等困擾。詹庭芳語言
治療師進一步指出,有些孩子無法發出ㄓ、ㄔ、ㄕ、ㄐ、ㄑ、ㄒ等音,其實是因為他們聽不清楚這些高
頻音,以緻他們無法正確構音,若未及早診治,寶寶長大後可能會採取省略、替代的方式,影響發音的
清晰度。
專家建議的語言遊戲
1.模仿發音真有趣
寶寶在生活中會花許多的時間在聆聽以及學習上,尤其會從時常聽見的聲音如ㄇㄚ、ㄆㄚ、ㄅㄨ等簡單
組合音節開始。約在4~6個月時,因為餵食副食品的關係會讓寶寶開始接觸餵食時會發出的聲音,寶寶
也將開始理解這是吃飯的聲音並且對環境音產生辨識甚至熟識。
建議媽咪可以多和寶寶說一些簡單的單字,緩慢且反覆的提醒他,甚至可以結合物品,讓他對語音與物
品產生連結與記憶。
2.兒童歌曲帶動唱
媽咪可以幫寶寶選擇旋律輕快、簡單的兒童歌曲,有時也可以自編帶動唱,增加和寶寶互動的機會,甚
至是幫歌詞做一些代換,例如生日快樂歌的歌詞,關鍵字可改成寶寶的名字,並且在唱到他名字時指他
自己。
3.音效豐富的玩具吸引寶寶注意力
目前市面上有許多上面有開關、按鈕的玩具,不同的按鈕會有不同的聲音,聲音種類越多,寶寶對他的
好奇心以及興趣就會越多,同時提醒媽咪,玩具沒有固定的玩法,寶寶可以有他自己的一套玩法,不需
要硬性規定他該如何使用玩具,而是以引導與配合的角度去觀察寶寶玩玩具的過程。
4.隨時來首搖籃曲
相當喜歡韻律感以及音調起伏的寶寶,非常喜歡唱歌遊戲,媽咪可以三不五時就哼哼唱唱,讓寶寶隨時
都能浸淫在音樂的薰陶中。
5.學動物叫聲
認識音節組合
對聲音很好奇的寶寶,建議媽咪可以製造各種聲響(自製或是有聲書等),提升寶寶對不同聲音的認
知。一開始媽咪可以先從汪、喵、呱、咕等母音加子音開始,並且帶寶寶去認識每一個發出這種聲音的
動物,實體或書本上的都可以。接著可在進階到生活中的環境音,例如喇叭聲、救護車、公園中的交談
聲,都是可供寶寶學習的絕佳來源。
6.介紹生活事件與物品
在為寶寶介紹生活中的各個細節時,帶動作很重要喔!媽咪可以在做動作的時候順便講解給他聽,例如
換尿布、丟垃圾、吃飯、洗手…等每天都會遇到的生活細節,都可以邊做邊解釋,反覆聆聽也將加深寶
寶的印象。
7.拍手、點頭
當手放在中線時媽咪可開始動作,當寶寶到9個月左右時,便可連結動作及語言的意義(例如說再見會
揮手);11個月左右,媽咪更可和寶寶玩「交換遊戲」,例如拿A換B,一開始帶著寶寶做,等到將來
他自己做卻做錯時,家長再適時的予以糾正。
遊戲中的注意事項
近距離聽到100分貝聲音
將對聽力造成影響
詹庭芳語言治療師表示,一般說話的語音是在30~40分貝左右,美國聽語學會上面的衛教單張有指出有
一些能擠壓發出聲音的玩具都接近90分貝,如果直接在嬰兒耳朵旁邊擠壓更是會發出超過100分貝的聲
音,長期下來很容易影響聽力。所以建議家長不要選擇聲音太大的玩具,或是不要讓嬰兒接受太大的噪
音。
遊戲過程中
家長應陪伴在側
另外,寶寶學語最重要的一點是家長的陪伴。過程中家長可以發掘寶寶喜歡甚麼東西、喜歡發出哪種聲
音,提供寶寶模仿的對象;假如寶寶不喜歡發音或是玩遊戲,家長也可以先想看看該怎麼讓寶寶喜歡,
例如改變遊戲型態、內容,在雙方互動的情況下,寶寶也較不容易對遊戲感到厭倦。
保持愉悅的學習環境
賴怡如語言治療師表示,學語過程中應保持愉快的學習環境,讓寶寶的學習力與吸收能力都上升。但應
避免在進食中玩耍、並且在生活中多給寶寶語言刺激的來源,幫助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