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19
澎湖是一座充滿著明清法歷史淵源的老城市,澎湖除了水上
活動出名之外,市區觀光的文化體驗購物也是絕對不可錯過的
首先前往澎湖著名景點「四眼井」,四眼井是澎湖最古老的一口古井
古井建立於明朝時期(西元1592年),最早四眼井是一口大井
為了避免居民取水時掉進去,居民在井上覆蓋花崗岩
並以四個取水口覆蓋,故名四眼井,早期澎湖附近的居民
都靠這口井生活,古井功能已被現代化的自來水所取代
古井內井水依然豐沛,據說澎湖在乾旱的時候,四眼井依然不會乾渴
然後來到這裡一定不能錯過旁邊的藥膳蛋
走出老街,看到一棵大榕樹
值得保存的老樹
將軍井
相傳當年施琅率軍駐紮馬公後
搜尋到媽祖宮附近另有舊井
施琅於是焚香禱告,祈求媽祖賜水
大井中果然湧現甘泉,足供所需,故又名「萬軍井」
澎湖地區惡劣的地質條件(水鹼、砂頑、石堅硬),說明鑿井
困難的因素,因為有施將軍井的開鑿,使貧困的澎民得以有
源源不絕的井水飲用,反應出清初澎地百姓生活艱難與困苦
澎湖天后宮位於台灣澎湖縣馬公市,供奉媽祖
是台灣地區歷史最悠久的廟宇
最遲在1604年前即已立廟
原稱娘娘宮、天妃宮或媽宮
馬公市舊稱即由此而來
現在台語裡「馬公」仍以「媽宮」稱之
目前的澎湖天后宮格局與樣貌奠定於1922年(大正11年)之重建
主持建造者為原籍廣東潮州的匠師藍木
這使得澎湖天后宮具有潮州風格
和台灣多數寺廟以閩南風格為主不同
澎湖天后宮面向港口,座北朝南,顯示地位極高
廟順坡而建,前水後山,有風水意義
建築佈局為三殿式二院,即三川殿、正殿以及清風閣(後殿)
分別順著地形升高
廟埕與三川殿交接處設有多角形的石階
香客需循階而上進入廟中
這在台灣廟宇中為獨一無二的設計
右為: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碑,展示在天后宮後方
天后宮前方有一棵大榕樹
立牌上面是2010年紀載榕樹已有105年
是非常珍貴的老樹
夏天在這裡乘涼非常涼爽
三天二夜的澎湖之旅再此畫下句點
澎湖是一座充滿著明清法歷史淵源的老城市,澎湖除了水上
活動出名之外,市區觀光的文化體驗購物也是絕對不可錯過的
首先前往澎湖著名景點「四眼井」,四眼井是澎湖最古老的一口古井
古井建立於明朝時期(西元1592年),最早四眼井是一口大井
為了避免居民取水時掉進去,居民在井上覆蓋花崗岩
並以四個取水口覆蓋,故名四眼井,早期澎湖附近的居民
都靠這口井生活,古井功能已被現代化的自來水所取代
古井內井水依然豐沛,據說澎湖在乾旱的時候,四眼井依然不會乾渴
然後來到這裡一定不能錯過旁邊的藥膳蛋
走出老街,看到一棵大榕樹
值得保存的老樹
將軍井
相傳當年施琅率軍駐紮馬公後
搜尋到媽祖宮附近另有舊井
施琅於是焚香禱告,祈求媽祖賜水
大井中果然湧現甘泉,足供所需,故又名「萬軍井」
澎湖地區惡劣的地質條件(水鹼、砂頑、石堅硬),說明鑿井
困難的因素,因為有施將軍井的開鑿,使貧困的澎民得以有
源源不絕的井水飲用,反應出清初澎地百姓生活艱難與困苦
澎湖天后宮位於台灣澎湖縣馬公市,供奉媽祖
是台灣地區歷史最悠久的廟宇
最遲在1604年前即已立廟
原稱娘娘宮、天妃宮或媽宮
馬公市舊稱即由此而來
現在台語裡「馬公」仍以「媽宮」稱之
目前的澎湖天后宮格局與樣貌奠定於1922年(大正11年)之重建
主持建造者為原籍廣東潮州的匠師藍木
這使得澎湖天后宮具有潮州風格
和台灣多數寺廟以閩南風格為主不同
澎湖天后宮面向港口,座北朝南,顯示地位極高
廟順坡而建,前水後山,有風水意義
建築佈局為三殿式二院,即三川殿、正殿以及清風閣(後殿)
分別順著地形升高
廟埕與三川殿交接處設有多角形的石階
香客需循階而上進入廟中
這在台灣廟宇中為獨一無二的設計
右為: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碑,展示在天后宮後方
天后宮前方有一棵大榕樹
立牌上面是2010年紀載榕樹已有105年
是非常珍貴的老樹
夏天在這裡乘涼非常涼爽
三天二夜的澎湖之旅再此畫下句點